導語:爬山是強身健體的運動之一,不過,有的人表示,每次爬山都會比較累,對身體耗損比較大,因為總是沒爬多久,就已經氣喘吁吁了,后面純靠毅力??墒?,有的人上山卻相對比較輕松,這是為什么呢?這是有技巧的。那么,上山時哪種方式更為科學省力?到底山上怎么上最不吃力?一起來了解。
上山時哪種方式更為科學省力
讓后腳跟受力。走上坡路盡量讓腳后跟吃勁,腳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,于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,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/3左右的勁。不過,爬山和下山都是很累的運動,大家要勞逸結合,適當休息。如果勞損的話,跟腱就會出現炎癥,這是非常疼的,也很難治療。
爬山省力技巧:
1、運動前熱身
踏上旅途之前,先做低強度運動,如舒展或拉筋動作,喚醒肌肉及心肺功能,加速氧氣和醣類的輸送,讓肌肉能制造所需的能量。熱身亦可以增加肌肉、肌腱及靭帶的延展性及彈性,避免拉傷及令伸展動作更靈活,減少和避免運動傷害。
2、調整呼吸節奏
呼吸是登山技巧一部份。當走上陡峭斜坡時,可以減慢步伐,調節呼吸,將呼吸的頻率放慢,增加呼吸嘅深度。呼吸可以同步伐互相協調,如兩步一呼吸,也就是一步呼,一步吸,如果這樣就是喘不過氣,可以試著輕松一步一呼吸,甚至一步二呼吸,這個方法的重點在于讓呼吸的節奏配合腳步的節奏,只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,就會越走越舒服,也越輕松。
3、定時補充水份
人體一旦缺少水便會感到疲勞,體溫升高,身體機能出現異常而引起虛脫;血液中缺少水份會使血液變濃、流量減慢,使氧氣供應不足,心跳加快,因此加重心臟負擔。不要感到身體缺水才飲水,應定時定候補充水份,就算不感到口渴,也應隔十五分鐘左右喝一兩口水,以補充排汗而失去的水份。
4、減輕負重
多一分負重,多一分勞累,少一分快樂。所以由收拾行裝,以至購買裝備時,都要選多用途,既輕且小的裝備。
5、善用登山杖
登山杖是用手來分擔腳部的壓力,減輕腳部的負擔。如果背上一個二十斤的背包,雙腳也增加二十斤的壓力。但若使用登山杖,讓你雙腳更接近不負背包的壓力,減少負擔。使用時應將登山杖長度調節至手肘九十度,使肌肉處在放松狀態,減輕手肘的疲累。
6、選鞋要認真
穿上合適的登山鞋,以應付凹凸多變的地面,保護足踝 (鞋幫高度必定要高于足踝)。鞋幫必須綁緊,令腳趾與鞋頭保持一定距離,避免下坡時腳趾與鞋頭碰撞,令腳趾瘀傷。鞋底要有深坑,鞋筒內要柔軟。此外,行山時應穿兩雙襪子,在內的較薄及緊,防止皮膚與鞋筒磨擦;在外的較厚,減少磨擦及衝擊力。
7、讓骨架支持重量
在登山時,應站立在平整而沒有斜度的地方,將身體挺直,讓身體及背負的重量交與骨架支撐,讓小腿及大腿肌肉得以休息。在行走時,當踏出每一步前,應將支撐重量的那一條腿挺直,讓腿部肌肉有短暫的休息,輪流交替。
8、小步走
肌肉的收放需要能量,屈伸的動作越大所需的能量也越多,疲累感也增多。因此在登山過程中每跨出一步都不應太大、太高,否則每一步都用上大部份能量在大腿及小腿的肌肉上,使肌肉屈伸的運動時間延長,疲累自然增加。
爬山的注意事項
1、提前準備好所需的裝備。登山時要穿比較寬松的衣物以及運動鞋,最好是可以穿登山鞋,它能夠防止摔倒,避免登山過程中出現受傷的情況,也要帶一些水、紙巾等物品,最好可以再帶一些云南白藥等藥品,這樣在受傷時能夠派上用場,但也不能帶太多的物品,否則體力消耗的會比較快。
2、爬山前做好熱身運動。很多人認為熱身運動根本就沒有必要,但其實不進行熱身就直接爬山的話很容易崴到腳踝,所以在山腳下時應該做一些熱身運動來舒展肌肉,這樣能夠使身體各部位都處于一種運動的狀態,爬山時就不會那么容易受傷。
3、爬山時不要走得過快,尤其是缺乏鍛煉的人群。如果爬山時走得太快,容易出現體力透支的情況,所以即使是很小的臺階,也要慢慢走,如果實在太累的話,可以稍微休息一下,但不能休息太久,休息時間越久就越不想走。
4、不要一邊走路一邊看風景或者是看手機,尤其是在比較崎嶇的山路上,這樣很容易發生意外,如果想看風景或者是看手機,一定要在停下來之后再看,看完了繼續前行即可。
上一篇:美加華馬桶品牌好不好
下一篇:馬桶漏水的原因都是哪些